直播干货|夏季心脑血管容易“暴走”,养心牢记4点
2020-07-22

在经历了近2个月的雨雨雨雨后,南方的小伙伴终于 “疯了”。 唉,问世间晴为何物? 只叫人天天被雨hold 住,空调底下吹衣裤。7月16日已入伏,霉雨季节过后,“桑拿模式”也不远了。三伏天,可是全年最热、既潮湿、又闷热的季节。

发芽.jpeg

同时,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最适合搞养生的季节。可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养生,有些人甚至还犯了伏天禁忌,埋下了致病隐患。 那么,该如何备战“桑拿天”呢?7月21日,康合营养家总部技术法规中心高级营养师张慧敏和门店中心谢雨晨共同给会员们带来了《夏养三伏 护心为先》的直播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721110442.jpg

你们要的冬病夏养的正确打开方式,请查收。


/01/ 
夏季养生 重在养心

中医讲究“四时养生”,夏季属火,心也属火。夏季炎热,最容易扰乱心神,导致心火上升,所以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皇帝内经》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命名为十二官,心为君主之官,由此可见心脏的地位。
三伏天,人们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睡眠不足、胃口差、心烦气躁,心火妄动。
人类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夏季养心护心十分重要。 

/02/ 
为什么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很多人认为一年中夏季血压低,心血管病症会相对稳定,其实不然。 有资料显示,6月份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35 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需求量增加,导致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养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 再加上出汗多,血液粘稠睡眠差,血压不稳易烦躁,心跳加快饮食紊乱,营养不良空调使用不当……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心梗,特别是血管脆弱的老年人,风险更大。

/03/ 
三伏养生建议 


No.1

情绪有控


夏季,要振作精神,切莫让怒气郁结于心。这样可以让暑气得到很好地宣泄,这是夏季养生法门。尤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情绪中暑”。中医认为,人体器官都是相通的,养心手指操,“静心”又 “养心”, 来一起跟上节奏。

No.2

饮食有节

1、清淡饮食

清淡、健康的饮食不是清粥小菜。而是指指少油、少盐、少糖。
饮食建议: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可适当食用生姜健脾、散风寒、提味,一举三得。
摄图网_500498996_banner_生姜(企业商用).jpg

2、蛋白质摄入不足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再加上胃口差,肉类摄入少,就会导致蛋白质供不应求,引起免疫力下降,出现营养不良,反而不利于慢病的控制。
饮食建议:适当吃些豆、奶、蛋、肉类可补充优质蛋白质,肉类建议食用鸭肉、鱼肉、鸡肉等。

3、维生素、矿物质不足

出汗量过多时,矿物质和维生素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很多人会感觉到浑身无力,精神不佳。
饮食建议:喝一些杂粮粥,或在米饭当中加入一些杂粮;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比如苦瓜、丝瓜、番茄、绿叶菜等等。
如果日常饮食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可通过营养补充剂进行补充。

No.3

饮水有度

摄图网_501162407_banner_快乐的老年人喝茶聊天(企业商用).jpg

盛夏出汗多,容易造成体内水盐代谢失调,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1500—1700毫升水(不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如果出汗量比较大,建议再多喝一些。 老年人,渴觉在不断减退,即使身体已经缺水了,有时不能及时感觉到,建议每天少量多次饮水,早上起床可以喝一杯200-300毫升温开水。 

饮食建议:夏季可适当喝粥汤,如绿豆粥、冬瓜粥、百合粥等,可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补养身体。

No.4

用药有方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放松警惕,甚至自行停药或减量很危险,用药需遵医嘱。 夏季要养心,千万别“累心”,饮食均衡要清淡,多吃蔬菜和瓜果,补足水分养身体。


参考资料:
[1]宋丽华.夏季要做“有心人”[J].上海中医药报,2013,8 月(第 014 版):1-2.

返回企业资讯